为全面推进我国数字化的经济、智慧城市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各领域深层次地融合,真正站在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世界竞争格局的重要位置,真正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的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美丽宜居幸福便民、产城人文融合创新的我国各级各类新型智慧城市、智慧城镇,由全球新型智慧城市(SMILE指数)评估评级专家委员会提供学术指导,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联合太昊国际智库(互联网大数据评估评级)、国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在连续第二十一年组织并且开展全国政务平台(数字政府)推荐评估的基础上,连续第七年组织并且开展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综合影响力评估,希望能够通过我们公平、公正、公开的权威智库评估,逐步推动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我们于2021年10月30日组织召开智慧城市SMILE指数评估评级专家研讨会,2021年11月确定评估指标,2022年3月至8月评估专家组分别到访全国多个城市调研考察,拜访并邀请多位知名院士专家提供支持指导。我们还邀请全国各级数字政府管理部门、试点智慧城市领导、智慧城市专家、学者自荐和推荐参评材料,今年的评估将继续参考太昊国际智库微笑SMILE新型智慧城市参考模型,结合我们对全国智慧城市居民数字化生活应用APP综合研究与加权分析,依据“分类指导、创新引领”的工作原则,针对我国各级各类智慧城市实际运营状况,利用互联网采集、在线申报、问卷调查、单位自荐、专家推荐、综合评估等六大类方法评估和推荐出2021-2022年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创新力、城市居民数字化生活服务常用APP百强榜和服务运营百强榜、新型智慧城市百强城市榜和百强区县榜等领先成果。
第三系列2021-2022年度中国智慧城市居民数字化生活常用APP百强榜
依据太昊国际智库Tahaoo数字化+城市大数据生活指数,参考各城市居民抽样数据用户装机量、活跃度、频次、粘性,再结合互联网第三方机构发布的移动App活跃用户排行值加权算法后得出的指数,选取各城市居民互联网智慧生活服务中的使用频率高、应用人群多、影响力大的2021-2022年度中国智慧城市居民数字化生活服务App百强榜,负责运营上述App或客户端的机构推荐为2021-2022年度中国智慧城市居民数字化生活服务运营百强机构榜单。
第四系列 2021-2022年度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综合影响力百强城市榜!
2021-2022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综合影响力百强城市榜推荐主要参考全球微笑智慧城市参考模型(Tahaoo SMILE CITY)“S”“M”“I”“L”“E”五大核心一级指数以及十二个二级指数做综合评测得出,2021-2022年度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综合影响力百强城市榜(简称:2021-2022年度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强城市榜或百强榜)。
第五系列 2021-2022年度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综合影响力百强区县榜!
2021-2022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综合影响力百强区县榜推荐主要参考全球微笑智慧城市参考模型(Tahaoo SMILE CITY)“S”“M”“I”“L”“E”五大核心一级指数以及十二个二级指数做综合评测得出,2021-2022年度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综合影响力百强区县榜(简称:2021-2022年度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强区县榜)。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迎接党的二十大隆重召开之年。太昊国际智库、国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作为我国最早发布并开展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咨询、研究和评估工作的权威机构,通过我们持续近七年多的跟踪、体验、分析、研究及综合测评,参考全球微笑智慧城市模型(Tahaoo SMILE CITY)的“S”“M”“I”“L”“E”五大核心维度十二个二级指标做评估和分析,现就2021-2022年度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趋势总结归纳如下:
一、国家战略持续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这将作为当前和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国家促进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重大方向,其战略意义与价值将愈来愈凸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不断驱动我国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加快,为创新构建全世界城市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的中国样板、中国贡献和中国方案!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发布,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推进新型城市建设,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开展城市现代化试点示范,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推行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地下管网等“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坚持党建引领、重心下移、科技赋能,不断的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2021年10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动城市智慧化建设,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2022年5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继续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智慧县城。推行县城运行一网统管,促进市政公用设施及建筑等物联网应用、智能化改造,部署智能电表和智能水表等感知终端。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供工商、税务、证照证明、行政许可等办事便利。推行公共服务一网通享,促进学校、医院、图书馆等资源数字化。与此同时,全国各级政府持续格外的重视新型智慧城市、数字化的经济和一网统管的建设,并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抓手深入推动。今年我们的评估首次发布全国新型智慧城市百强城市榜和百强区县榜,正是为深入落实上述要求,切实推进城市智慧化建设和发展智慧县城的创新举措。截至2021年,我国非流动人口城镇化率已超越64%,城市化发展进程还在快速推进,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落实“城市是人民的,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核心承载领域场。我们大家都认为,继续坚定不移的深入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作为当前和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国家发展的重大国策,其重要意义与战略价值将愈来愈凸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也将不断驱动我国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加快,为创新构建全世界城市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的中国样板、中国贡献和中国方案!
二、近年来,我国城市安全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安全指数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伴随着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持续推进,全国各地一大批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办事服务APP上线,这极大的提高了各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公共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指数持续优化!
全球微笑智慧城市参考模型(Tahaoo SMILE CITY)中“S”子系统最重要的包含全天候无缝隙的安全保障(Security)和随时随地的公共服务(Services)两大核心指标。
首先,城市安全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最基础的标尺,城市安全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基础和内涵要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快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之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我国各地党政机关全面落实市域治理工作,深度保障城市安全运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思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坚持把群众路线与市域治理结合起来,运用智能化手段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在天眼监控体系基础之上,随着雪亮工程的持续深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监看视频监控,共同参与治安防范,从而真正的完成城市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我国城市犯罪数量逐步降低至最低点,市民人身安全得到更高程度的保障,市民人身安全指数不断的提高。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快速取得阶段性胜利,采用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让中国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感染人数最低、人均感染率最低、死亡率最低、治疗范围最广的国家,市民的卫生安全得到一定效果保障,市民卫生安全指数较高。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自然灾害时有发生,2022年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七大主要指标,包括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5%、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2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3%和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0%等4个约束性指标,以及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1、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15000和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1%等3个预期性指标。例如:四川省全力构建地震预警体系,4.5级以上的地震能在5~15秒内发出预警,织牢安全发展防护网。例如:2022年重庆山火爆发,除了冲锋在前的国家军警、消防和医护战士,还有庞大的重庆市志愿者“摩托英雄”他们奋不顾身,探索了面对自然灾害的全社会共同防护、共同治理的自然灾害防护体系。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应急救援效能明显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地增强,群众面对自然灾害的安全保护能力得到提升,自然灾害防护指数全球领先。
其次,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全力推进我国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涵盖46个国务院部门的1376项政务服务事项,直通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48多万项地方政府政务服务事项。同时,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40多个国务院部门机构已开通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各级政府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成效显著,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取得积极进展,一体化政务服务和监管效能大幅度的提高,“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接诉即办”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慢慢的变多的事项能够最终靠小程序、APP、自助终端等渠道“指尖触达”,群众刷刷脸、动动手指,就可享受随手办、随时办、随地办的便捷体验,初步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体系。
自2021年以来,《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快速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逐步优化地方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的通知》等一系列关于文件进一步要求政务服务建设工作向深水区迈进。
2022年10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逐步提升服务效能的意见》。伴随着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乡村、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新基建新业态加快普及,“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等服务管理新模式大范围的应用,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技术深层次地融合,我国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便捷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全方面提高,我国公共服务能力尤其是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已经跃居全球领先行列。
三、我国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与数字治理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城市现代化、数字化的科学治理理念正在慢慢地完善;伴随着我国5G进程提速,领先全球,方便快捷的移动技术、无时无刻的便利服务遍布大江南北的各个城市,新业态新生态迅速成型。
全球微笑智慧城市参考模型(Tahaoo SMILE CITY)中“M”子系统最重要的包含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Management)和方便快捷的移动技术、无时无该的便利服务(Mobility)两大核心指标。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管理机构变革城市管理模式,探索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次倡导了城市管理“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实现了从管理型城市到服务型城市,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城市服务和源头治理。与此同时,对本地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进行归并,依托一个号码开展服务,实现一号接听,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充分的利用12345市民热线深度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城市管理治理服务模式,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为民众提供了7X24小时的全天候城市管理服务,在为企为民排忧解难上发挥了非消极作用。能够准确的看出,我国各级政府在推进城市管理人性化、便捷化、智能化、精细化发展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和探索,我国格外的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能力建设,城市管理指数正在快速补强。
当前,方便快捷的移动技术、无时无该的便利服务是支撑数字社会、数字化的经济以及智慧城市发展重要基础和底座,以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8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已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85.4万个,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10.47亿,5G移动电线%,我国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也在持续提升,移动互联网发展继续加强,为我们国家方便快捷的移动技术、无时无该的便利服务(Mobility)提供了基础保障。在此基础上,首先,我国各级政府也格外的重视城市级移动政务服务终端建设,核心目标就是方便网民办事和信息获取。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的通知》,要求加强和规范全国一体化平台移动端建设管理,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相互连通,全方面提升移动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截至目前,我国已超越90%的城市开通了城市APP或小程序、公众号等面移动化政务服务终端,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不断的提高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其次,我国社会化商业移动化水平始终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目前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甚至到每个镇都能实现一部手机生活,移动APP已经涵盖了电商购物、生活缴费、外卖就餐、社交、娱乐游戏、移动支付、资讯等各类APP涌现,为全国居民提供了更方便快捷、智能的移动化服务,方便快捷的移动技术、无时无刻的便利服务指数全球领先。
四、我国数字化的经济得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自主可持续的产业基础得到夯实,创新创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智慧智能的基础设施让人流、物流和信息、数据流处于高水平运转!
产业系统是城市运行的动力系统,独立自主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运营是推动城市持续不断的发展的核心引擎,习强调:“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的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化的经济”。首先,我国数字产业化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初步构建起先进完备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完成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技术发展与产业应用双轮驱动,对数字化的经济的支撑能力更加坚实。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化的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进一步重视数字化的经济发展,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以及青岛、深圳、宁波等多个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发布了关于“数字化的经济”指导意见和发展规划。旨在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规范数字化的经济发展,完善数字化的经济治理体系,热情参加数字化的经济国际合作,数字化的经济正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其次,产业数字化进程正在全力加速推进,工业与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要求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广泛普及。重点公司制作效率提高20%以上,新模式应用普及率达到30%,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提质、增效、降本、绿色、安全发展成效不断的提高。十年来,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加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很明显的成效。我国已培育主要经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供应商近百家,服务范围覆盖90%以上的制造业领域。截至今年6月底,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32个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7900万台(套)。截至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7%、75.1%,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31.1和26.3个百分点。第三,创新创业驱动能进一步释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新成果加快涌现,新动能快速成长,新经济发展向好,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对推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引领作用日益提升。2021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27956亿元,按现价计算比2012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11.7%,投入规模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位。研发投入强度稳步提高。2021年,我国R&D经费投入与GDP之比达到2.44%,比2012年提高0.53个百分点,接近OECD国家中等水准。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加大。2021年,基础研究经费投入1817亿元,比2012年增长2.6倍,年均增长15.4%;占R&D经费投入的比重为6.5%,比2012年提高1.66个百分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各类活跃度高、生命力强、成长性好的市场主体不断涌现,对稳增长稳就业促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2021年,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2887万户,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7.9余万户,其中日均新登记企业近2.5万户。截至2021年末,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达1.54亿户,比2012年末增长1.8倍,年均增长12.1%。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累计达到9315万户,年均增加逾千万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户数由2015年底的544万户增加至2021年底的1238万户,增长1.3倍。2021年,我国高新技术公司数达33万家,上交税额由2012年的0.8万亿元增加到2.3万亿元。《2021全球独角兽榜》显示,2021年我国拥有“独角兽企业”301家,比上年增加74家。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瞪羚企业”“猎豹企业”分别有171家、222家,分别比上年增加71家、96家。中小创新企业未来的发展韧性慢慢地加强,日益成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生力军。截至2021年末,我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万多家,“小巨人”企业达4762家。小微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从2015年的36.4提高到2020年的46.1。
基础设施是关系城市生死兴衰的物理支撑系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基础设施越是完善,城市系统运行便越是顺畅,当前城市基础设施最重要的包含传统的物理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两个部分。长期以来,我国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持续发展,我国慢慢的变成了全球基础设施大国。交通领域形成了以“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网,“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铁网络,“首都连接省会、省会彼此相通,连接主要地市、覆盖重要县市”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为主体的内河航道体系。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里程均位居世界第一。邮政行业基础网络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现代信息通信体系逐渐完备,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居世界第一。自2018年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来,我国新基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第一,搭建了数字化的经济“新底座”。近年来,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建成了全球顶级规模、技术先进的信息通信网络。第二,形成了高水平发展“新支撑”。在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带动经济转型升级、保障改善民生的能力大幅度的提高。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化的经济发展规划》,强调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与此同时,中国传统基础设施正在深度融入新型基础设施,我国正在打造并构建智能交通、智能高速、智慧港航等智慧智能的基础设施,人流、物流和信息、数据流处于高水平运转!
五、全球微笑智慧城市参考模型(Tahaoo SMILE CITY)中“L”“E”两大子系统是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绿色环保的自然生态环境(Environment)、全面公开公平普惠的教育体系(Education)、文化娱乐与生活休闲等指标体系构建起我国城市的充满爱与活力的幸福宜居体系。每个城市充满爱和宜居的绿色、健康、公平、共治共享、智慧的微笑城市新城市群像图景正在形成。
在具有开放性、包容性“SMILE全球微笑智慧城市参考模型(Tahaoo SMILE CITY)”中的“E”评估体系是作为人民生活品质和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新增长点、展现城市良好形象的发力点,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擦亮各自城市生态宜居品牌的目标与方向。
截至2021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5%,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4.9%,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2020年9月中国明白准确地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2021年10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两个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共同构建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而重点领域和行业的配套政策也将围绕以上意见及方案陆续出台。2022年8月,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与信息化部等9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学技术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研发技术储备,中国的“双碳”战略为全球自然环境生态和绿色发展提出了中国方案和中国路径。2016年11月、2017年1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的意见》《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以来,2018年如期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省级总河长,省、市、县、乡四级河湖长共30万名,村级河湖长(含巡河员、护河员)超90万名,实现了河湖管护责任全覆盖。我国江河湖泊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生态环境得到了深度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地增强,河湖长制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政策制度体系逐渐完备,在不断拓展教育公平“广度”的基础上,深化教育公平的“深度”,实现从基本教育公平的全覆盖到更高质量教育公平的广覆盖。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应助就助,目前已形成政府主导、学校和社会热情参加的“奖、贷、助、勤、补、免”全方位资助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优质均衡,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迅速增加,2021年全国幼儿园数达到29.5万所,比2011年增加12.8万所,且普惠性幼儿园占比83%,“入园难”“入园贵”有效破解。义务教育实现县域基本均衡发展,全国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在2021年底均通过了国家督导评估,“两免一补”实现城乡学生全覆盖。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完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发展深入推动,119所部属和东部高水平大学参加支援103所中西部高校,实现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通过“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退休支教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等多种渠道为中西部农村补充了大量优质师资。普及攻坚强力推进,西藏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新疆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率先实现学前两年至高中阶段教育资助政策全覆盖,中西部10个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十年平均提高了17.02个百分点。而公开透明的高考体系保障了我国公平普惠的教育体系在全国各大城市全面实现,我国城市教育指数全面领先全球。
文化娱乐与生活休闲是人民幸福指数很重要的指标,从国家统计局官网获悉,2021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599元,增长27.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8%;结合2021年城镇和乡村居民收支主要数据,2021年我国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人均消费支出3322元,同比增长28.2%;2021年我国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人均消费支出1645元,同比增长25.7%。从数据能够准确的看出,我国居民的文化娱乐与生活休闲支出消费在疫情时期依然正在快速提升,城市文化娱乐指数和居民幸福指数在不断加强。
六、元宇宙、数字孪生等创新技术将对未来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决策、城市管理以及城市服务等带来更深变革,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插上数字化、智能化的翅膀!
近年来,元宇宙、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区块链、隐私计算等一系列新的数字技术不断涌现并快速应用于城市建设和管理中,2018年数字孪生城市在雄安新区的规划中被正式提出,数字孪生城市主要指利用数字孪生技术(一种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在虚拟空间完成对实体世界的模拟过程),在互联网空间构建一个与物理世界相匹配的孪生城市。2021年底自元宇宙概念被正式提出后,至2022年元宇宙概念的普及已经在神州大地上如火如荼,蓬勃兴起。首先,自元宇宙概念提出后至今,国内产业界、学术界关于元宇宙的研究、推进与布局就此起彼伏、如火如荼:
2021年11月15日,太昊国际智库、国衡智慧研究院在全球新型智慧城市(SMILE指数)评估评级专家委专家顾问指导下起草了《关于元宇宙的国家未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应对策略1.0报告》,并组织核心专家展开研讨;
2021年12月2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表《深度关注 元宇宙如何改写人类社会生活》;
2021年12月27日,百度正式上线了首款国产元宇宙产品“希壤”, 并且在由“希壤”构建的虚拟现实环境中举办了2021年百度开发者大会; 2021年12月30日,上海发布《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强元宇宙底层核心技术基础能力的前瞻研发;
2022年1月,在工业与信息化部召开的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发布会上,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表示,抢抓国家推进新基建、全力发展数字化的经济的大好机遇,通过“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多种方式,培育一批进军元宇宙、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2月,北京市通州区发布《关于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引领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要提升元宇宙产业空间的承载能力,打造“1+N”的产业创新集聚区;
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提交了《加快元宇宙市场稳健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化的经济》提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促进元宇宙在金融行业的应用;
4月,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元宇宙专项扶持政策《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元宇宙创新发展办法》发布,重庆市《渝北区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抢抓数字化的经济和元宇宙发展新机遇,打造“ 元宇宙先导试验区”和“ 元宇宙生态产业园”,构建元宇宙治理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5月,广州天河区元宇宙联合投资基金正式对外发布,总规模逾200亿元;首批天河区十大元宇宙试点园区正式授牌,释放超1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十五大元宇宙应用建设项目集中签约,推动场景落地;广州联通作为本次会议唯一通信运营商,率先进驻15个元宇宙应用场景建设项目,与正佳广场、网易、酷狗等30家单位集中签约,打造AI未来影像创作中心,加速元宇宙的应用场景落地;
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目标到2025年,“元宇宙 ”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带动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超过15000 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突破5500亿元;
7月,广州南沙区发布《广州南沙新区(自贸区南沙片区)推动元宇宙生态发展的九条措施》,将从技术攻关、产业集聚、研发投入、人才引进等九个方面对南沙元宇宙产业高质量发展给予支持,最高可获2亿元支持;
8月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到通州区张家湾设计小镇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调研时强调:“元宇宙是一片“新蓝海”,要发挥头部企业带动作用,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投放更多应用场景,推动元宇宙产业聚集发展”;
8月24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印发,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以文旅内容为特色的元宇宙应用示范区,元宇宙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培育、引进100家以上元宇宙生态链企业,落地建成30项以上“元宇宙+”典型应用场景项目;
9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元宇宙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到2025年,全省元宇宙产业高质量发展初具规模,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初步形成具备极其重大影响力的元宇宙创新引领区;9月23日,全国首个元宇宙工程系成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更名为元宇宙工程系;
9月26日,国内首档Wed3.0沉浸式晚会《百度元宇宙歌会》在百度APP、希壌、爱奇艺、贴吧、好看视频、YY直播、微博、B站、视频号等多平台同步开播,直播两小时成功吸粉超5000万,虚拟数字艺人夏南屿携《我们的 AI》献上了新歌首秀;
9月26日,江苏省昆山市举办元宇宙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咨询会,昆山市委书记周伟首次以“数字人”形象在元宇宙空间致辞,开创了国内政府官员数字人形象的先河。
至本评估报告发布之日,除了国家层面陆续出台元宇宙有关政策外,至少已有7省18市地方政府相继发布元宇宙实施方案或行动规划。可以说,元宇宙慢慢的变成了2022年驱动数字化的经济、智慧城市逐步发展的新热点、新趋势,如何充分的利用好元宇宙六大支撑技术包括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区块链技术、交互技术、电子游戏技术和网络运算技术确实能高效有利的促进数字化的经济和智慧城市深度开发与应用。利用元宇宙和数字孪生技术,一是能够给大家提供可验证的智能城市规划,在元宇宙的世界中,可以对城市规划进行不断验证和修改,对于规划有几率存在的问题能及早发现,并能基于模拟的方式或者AI的分析提供更新、更有效的规划建议。二是可以充分的利用元宇宙提供的实时、沉浸、低延时特性,可以让城市管理者置身于其管理的城市中,全面获取城市信息,充分的发挥城市管理者的能力。三是提供智能化、精准化的城市智能决策支持,基于与现实世界实时映射的属性,将所有城市问题全量映射到元宇宙中,通过在元宇宙中观察事件的动态,提前发现态势的变化,模拟问题处置,为现实世界提供预处置。四是降低试错成本,无论是在应急管理、经济建设、城市变更等众多领域,能够最终靠元宇宙技术实现实景模拟,降低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试错成本,提高城市发展效率。总之,将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与城市规划、治理、运营相结合,以数据支撑城市决策、运营,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将对未来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决策、城市管理以及城市服务等带来更深变革,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插上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人类无限想象力、创造力的翅膀。